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宁夏日报| 原州区:走出山绿民富新路

时间:2020-07-14
来源:宁夏日报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地处黄土高原中西部、六盘山东北麓的固原市原州区,是西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这里气候适宜、水草丰美,人类逐水草而生,牛羊布满山谷,畜牧为天下饶。

近年来,原州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建造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原州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契机,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全力推进“四个一”林草产业扩规、提质、增效,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原州区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群众生活更幸福。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盛夏,位于黄铎堡镇的禅塔山林场绿草如菌,满山树木碧绿。放眼远眺,连绵山峰好似被一张绿毯覆盖,从山顶向山脚下铺陈。偶有造型奇特的红色石块凸显,星星点点相互映衬,更显山势险峻壮丽。

“几十年前,这些山光秃秃的,满山石头,绿色很少。”今年71岁的高建吉家住黄铎堡镇南城村,与禅塔山林场相邻,是林场第一批护林员,见证了林场从荒芜到绿满山的巨变。

  “2000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政策,附近村的羊群禁止上山,村民的山地退耕后,大家背着树苗山上植树造林。”高建吉说,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山上的树木越来越多,山也越来越绿。
   高建吉退休后,儿子高学明接替他继续从事护林工作。“早期人们靠山吃山,砍伐山上树木当柴烧,护林以防人为主;如今山上的草有一人高,树木密得透不过光,护林以防火为主。”高学明讲述护林工作的变化。
   “十三五”以来,原州区围绕建设六盘山生态屏障的工作思路,依托六盘山400毫米降雨量工程项目、环固原市区“U”型生态屏障建设项目、天然林保护和三北建设工程等项目,先后启动了中庄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沈家河湿地外缘区生态修复、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实施主干道路、美丽村庄绿化及“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园建设等一批重点林业草原工程。
   “生态移民迁出区共恢复林草地40多万亩。”原州区自然资源局林业总场场长李卓说,原州区每年投资上亿元改善生态环境,随着林草面积增加、生态持续向好、降雨量增加,各林场已形成宜人的小气候环境。
  “从没有一棵大树到树木成林,从羊肠小道遍地到丛林密布,禅塔山重新焕发生机。”禅塔山林场副场长王根向在林场工作14年,见证了林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山里一度绝迹的特有植物杜松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原州区持续多年擘画生态宏伟蓝图,累计完成固定投资7.7亿多元,林草总面积达278.8万亩,林草总产值达22.68亿元。其中,森林面积158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14.82%提高到2020年的2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3.07%。初步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形成了以经济林为主的新型林业产业体系。
  如今,原州区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状况初步改善,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蔚然成形。
  精做“四个一”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原州区久久为功,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绿化水平,打造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原州区黄铎堡“四个一”林草产业示范基地,一棵棵苹果树挺拔笔直,从地头向远处整齐排开,一眼望不边。
  “丰产期亩产量4000公斤,按每公斤售价10元计算,亩均年毛收入4万元,除去管理费用,亩均年净收入3.6万元左右。”基地负责人侯海峰说,种植苹果的经济效益是传统农作物的百余倍。
  近年来,原州区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工程,按照固原市委“一屏、一带、一线、三区”的“四个一”林草产业布局,发挥庭园经济林示范村、园、点的引领作用,开展“百村万户”绿化行动,一手抓试验基地建设、一手抓庭院经济建设,引导群众见缝插绿,建设庭院经济林、房前屋后林、村道护路林,做大做强林果产业。
  黄铎堡镇位于清水河谷川塬区,属引黄灌区,境内地势平坦,土壤、气候、降水、海拔等自然条件适合苹果生长。
  2018年,原州区与海升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引入海升管理模式,采用国际领先矮化密植和果园信息自动采集技术,在黄铎堡镇建设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3000亩、育苗100亩,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同时,原州区成立六盘山金韵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村党支部联盟+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吸收原州区4个乡镇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入股。
  为了加快林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原州区引进5家绿化公司,投资3710万元参与“四个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业产业社会化引种驯化步伐。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原州区132个行政村34981户群众栽植苹果、红梅杏、桃、李、梨、大果榛子、花椒、樱桃、鸡心果等9个经济林树种,建成庭院经济林2.8万亩;培育林业特色优势产业10.7万亩;培育云杉、油松、樟子松、国槐、丁香、金叶榆、紫叶矮樱、枸杞等苗木产业2.3万亩;建设“四个一”林草试验示范园15个,初步形成以枸杞、红梅杏、梨等树种为主的经济林产业,营造出村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城乡绿化新格局。
   “力争至2025年推广种植苹果5万亩,形成集产、研、发、深加工一体化示范基地,切实助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整合,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产业合作化探索。”原州区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建立果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系统,打破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在引领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促进脱贫攻坚等方面起到示范领航作用。
  林草产业成为致富新路径
  “基地每天用工30多人,盛果期用工100多人,年支付人工工资120万元。”侯海峰介绍,村民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给基地后,除了年底获得土地流转费固定收益外,还可以到基地打工赚钱,学习苹果育苗、栽植技术。
  原州区把林草产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在林业工程实施过程中雇用贫困村劳动力,解决就业的同时吸纳了社会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2019年,原州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118万亩,累计补助资金4420万元,3.5万户农牧户73.5万人次受益。
   林业项目建成后,通过聘用生态护林员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建档立卡户的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原州区共聘用生态护林员1800多名,每年每人劳务费1万元,合计补助资金1800万余元。
   原州区将700户有种植意愿的生态护林员纳入“百村万户”工程总体规划,采购红梅杏、李、樱桃、梨、花椒等经济林苗木20万株,分发到生态护林员手中,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督查、检查和验收,部分生态护林员在自家房前屋后的地里种植10亩以上红梅杏等庭院经济林。
   通过实施“四个一”林草试验示范工程、特色经果林项目等林业工程,带动农业生产结构随之逐步调整,由原来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向经果林产业、药材等林下经济及草畜业倾斜,探索出农、林、牧全面发展的农业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模式,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的重要途径。
  “通过就业、发展产业,确保建档立卡户生态护林员能致富、有产业、不返贫。”原州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永安说。2019年,原州区林草总产值4.8亿多元,原州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296元增加到1.1万余元,其中林草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传统林业向智慧林业转变
   三分种,七分管。在生态资源管护中,原州区运用“互联网+林业”,打造“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护林体系。
   7月5日,原州区自然资源局叠叠沟林场护林员马玉虎打开“巡护宝”APP,骑摩托车沿着护林通道前行,途中遇见在林区挖蕨菜的村民,他停车上前叮嘱不要生火,并拍照上传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在智能系统里清晰地看到马玉虎巡护轨迹及活动画面。
   原州区森林总面积158万多亩,共有14个国有林场,生态护林员1800多人。“由于大多林场地处偏远,移动信号覆盖不到,护林员是否到岗巡护、火灾隐患是否监管到位,一直是监管难题。”李永安介绍,2019年之前每到防火期,自然资源局都会组织人员,驾车奔赴几十公里外的林场巡查、督查,“传统管理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2016年,原州区结合智慧林业建设,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森林防火远程指挥中心、防火远程监控塔,将林区内4000多座坟墓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行昼夜不间断监控。
   2017年,原州区基于互联网技术,研发护林员“巡护宝”智能管理系统,并于2019年10月投入运行。同时整合项目资金,在各林场安装了162个火情实时监测摄像头,购置无人机,与“巡护宝”、指挥中心、林场分控中心联网,逐步建立起“天空地”一体化资源管护智能预警监测网络系统。
   “采用无人机空中巡检,利用4G和5G高速移动互联网传输及卫星遥感监管、红外线监控自动报警技术,实现对森林资源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化、智能化监管。”李永安说,通过运用“互联网+林业”技术,实现了对大部分林区火源探测、告警显示,对生态护林员全方位动态监管,形成了森林资源立体监管模式。
  “巡护期间一旦发现火情,我们会通过‘巡护宝’第一时间向指挥中心汇报,指挥中心迅速组织森林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救援。”马玉虎从事护林工作33年,对智能管理系统带来的好处深有体会,“护林员巡护时突发疾病或遇到危险,通过‘巡护宝’向同伴呼救,外出巡护心里更踏实。”
  “叠叠沟林场面积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40.28%,通过卫星定位可选择最优救援路线。”原州区叠叠沟林场场长殷勇说,“百万亩森林拥有了‘千里眼’,彻底解决了人工巡护‘视力不足’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原州区不断强化林地使用管理,加大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和草原修复治理力度,严密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核查新一轮退耕还林,营造出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为林草资源构建一张“安全网”。
  森林草原防火是资源管护的重头戏,林子管得住,还要守得住。2016年以来,原州区不断探索建立森林防火机制,先后建立了“一把手”负责的森林防火领导机制、关键时期森林防火推进会制度、干部全员参与防火工作制度、森林防火属地管理制度等制度,为林草防火构筑机制保障。
  2014年,原州区建成宁夏第一家森林草原防火消防专业化队伍,并将生态护林员纳入森林防火队伍,通过加强培训、跟踪管理,提高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使防火基础设施和重点火险区建设得到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成以来,先后参加各类灭火救援行动600多次。
  “5年累计防治鼢鼠面积60.1万亩,防治落叶松叶蜂4万亩,防治率均达到98%,全区森林病虫害监测覆盖率达到88%,产地检疫率达到95%。”原州区自然资源局林木检疫站站长张国罗说。

原州区多管齐下,为生态资源构建起一道安全网。同时,原州区将森林病虫害防治纳入林业项目工程招标基础工程,采取新植苗木根部围网技术,确保种植一片、成活一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