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推荐

山海不隔两地情!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在原州“开花结果”

时间:2023-11-30
来源:原州发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六盘山高,闽江水长,山海牵手,闽宁情深。自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后选派10位专家来到原州区人民医院,通过“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等真情帮扶,一系列医疗成果在原州区生根发芽,开出帮扶“成效之花”,结出群众“满意之果”。

作为福建附一“组团式”帮扶的队长和原州区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谢群芳身上的担子是沉重的。一年多以来,他扑下身子,认真制定帮扶工作方案、学科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计划,带领帮扶专家不断完善规范标准诊疗方案,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余项,使得原州区人民医院对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更规范,对疑难病、危重病的临床诊疗能力快速提升。

为了使医疗帮扶提质增效,原州区人民医院积极整合医疗资源,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购置急救医疗设备,新增临床用药50余种,满足帮扶专家的临床需求,为医院的临床诊疗提供全新的硬件支持与保障,致力于打造便捷、经济、高效的诊疗服务。

“引进血栓机械抽栓设备后,我们在处理下肢深静脉、动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方面手段更先进有效。”据周志伟介绍,今年8月他带领神经外科血管组开展新技术——经皮肺动脉栓塞导管抽栓技术,及时抢救了一名“急性大块型肺栓塞”患者,规避了转诊上级医院带来的不便和额外经济负担。

王君玺帮扶5个月以来,带领消化内科先后独立完成近20例消化道早癌黏膜下剥离技术(ESD)和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止血,为原州区人民医院内镜四级手术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ESD技术为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提供了超级微创治疗的可能。不仅减少了手术的花费,避免了外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更重要的是保住了患者消化器官的完整性,大大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王君玺说道。

“这里的孕妇产检意识薄弱,还未真正认识到产检的重要性,容易对母儿安危造成威胁。”于是,产科专家吴秀燕成立了孕妇学校,围绕产前检查、分娩时机方式、分娩准备、产后恢复等知识进行系统、全面、专业的培训和科普宣传教育,为孕产妇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老叔,感觉呼吸顺畅了吗?来,我听一下……”在住院部呼吸科病房里,福建附一专家吴达文正在查看病人身体状况,悉心慰问每一位患者。从6月份以来,他主要开展呼吸疑难危重病例抢救、呼吸机等技能培训,诊断了原州区人民医院首例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等疑难少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该院疑难、危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林思铭介绍,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这里每天都要接诊100余名急诊患者,病种形形色色,工作随机性强、突发情况多。因此,他要求自己的“徒弟”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技术,熟练掌握各项急救设备仪器的操作,这样才能在应对各种急诊急救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帮受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多项“首例”手术成功开展,一系列帮扶成果落地生根、喜结硕果,推动原州区人民医院的专科水平和综合诊疗能力不断提升。

如今,原州区人民医院在腔内血管介入、消化内镜下治疗等方面达到自治区内先进水平。尤其是在胸痛中心建设中,截至目前共接诊患者1500例,完成冠脉造影440例,开展介入手术130例,完成急诊溶栓10例,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17例。

同时,原州区人民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系统,开展疑难病例远程多学科会诊10余例,开通了远程门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教学查房及名医工作室,切实为原州区以及周边的广大患者提供了更精湛、更优质、更舒适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新格局。

(图片来源:宁夏新闻联播画面截图)

近日,闽宁联手救治宁夏原州区1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马博的事迹,牵动了许多人的心。马博出生时就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负债累累。今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决定免费为马博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手术,并组织高水平专家进行多次远程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在术后的第六天,马博终于重获“心”生,踏上了回家之路。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生命救援“接力赛”,正是对“闽宁情深”的最好诠释。

    “帮扶期间,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填补了原州区乃至固原市的多项医疗技术的空白,有效补齐了核心医学技术及能力不足的短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原州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万欣龙表示,今后将继续紧抓闽宁协作机遇,落实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积极培育本土人才,推动原州区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张雨薇 赵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