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记者走进思含掇绣的手工坊,“织女”们围坐在长桌旁,银亮的钩针在掌心翻飞,挑起一缕嫩绿色毛线勾勒出西兰花的轮廓。角落里,堆放整齐的小羊村官玩偶静待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在西兰花小羊村官的基础上,一边钩织一边修改,又钩出了这款绿色的西兰花小羊,在它的头顶多钩织了一些西兰花,让它显得更加可爱。”织女贺凤边示范边念叨,指尖的钩针碰撞出清脆的“嗒嗒”声,与周围的欢笑声交织成一片。
自2016年高广娟和爱人刘飞成立宁夏思含掇绣文化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以来,他们便致力于推动掇绣产品从传统样式向工业化生产模式转型。此次推出的西兰花小羊村官玩偶,正是创新成果的生动体现——憨态可掬的造型中,小羊与西兰花元素的巧妙结合,既鲜明展现了乡村特色,又精准契合了当下萌趣可爱的审美潮流。 “我们的西兰花小羊上市以后反响特别好,订单也是在持续不断上涨。”公司负责人高广娟在采访中难掩喜悦,“所以我们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原州区冷凉蔬菜小羊,准备做成系列盲盒。”为了让每一件作品都尽善尽美,织女们在推出新品的过程中反复研讨方案,在针法运用、色彩搭配等细节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不断打磨产品的同时,思含掇绣也在积极为传统手艺开拓“走出去”的通道。近日,宁夏思含掇绣文化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入驻银川河东机场20号登机口,精美的布艺包包、帽子等产品立刻吸引了往来旅客的目光。“这些产品太精美了,买几件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既实用又有意义。” 不少旅客在候机间隙驻足展台,仔细欣赏每一件作品,挑选心仪的伴手礼。 作为宁夏重要的交通枢纽,河东机场拥有庞大的客流量,是一个集旅游消费与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我们希望以机场窗口为媒,拓宽产品的市场销路,让传统掇绣技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推动‘原州织女’劳务品牌不断升级。”高广娟介绍道,自入驻以来,这里的日均销售额已达1600元,成为掇绣产品走向全国的重要支点。
思含掇绣的蓬勃发展,正是原州区“培训+品牌+市场”模式结出的硕果。今年以来,原州区通过大力打造“原州织女”劳务品牌,将刺绣、钩织等“指尖技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指尖经济”。目前,全区已建成10个社区手工坊、20个“非遗+文旅”工作室,带动超3500名妇女就业增收,日产值超过10万元。这些承载着乡村智慧与匠心的产品,不仅畅销全国,更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从手工坊里的一针一线,到机场展台上的琳琅满目,思含掇绣用创新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原州织女”们的巧手下,毛线与布料编织出的不仅是精美的作品,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与妇女们增收致富的幸福图景。(来源:原州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魏雅荷 张雨薇 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