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原州区:办实事解难事,让学习教育彰显“民生温度”

时间:2025-08-28
来源:原州发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原州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以“学查改”实效擦亮作风建设底色,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逾1700件、解难题近1200件,让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底色。

办实解民忧的小事

“单位停车场过去只对内部人员开放,下班时间便出现闲置车位,而群众在北塬文体活动中心娱乐时却经常一位难求,而且停车成本高。”原州区文旅局副局长陈建雷表示,今年4月,经深入调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后,将单位停车资源对外开放共享,方便参加锻炼的群众免费停车。

从“停车难”到“暖心停”,方寸之地的变迁,恰似城市治理与百姓需求的一场“双向奔赴”。“现在大家不论是来办事,还是来文体中心锻炼,再也不用‘兜圈子’找车位,也不用为停车费操心,方便多了。”市民谢飞对这一惠民举措感到由衷的认可和欣慰,真切感受到了政府满满的诚意。

“感谢党和政府及爱心人士的帮助,让我们老两口能住进新家,这份恩情我们永远记在心里!”炭山乡炭山村老人沙德龙夫妻双方均患有疾病,了解他们的期盼后,炭山乡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募集善款3万元,为老两口购置了安居房,彻底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住房难题。

实践证明,把群众的小事放心上,诚心诚意走到群众中间,设身处地感受、把握群众需要,以创新精神探索方法,就能把群众的期盼清单转化为满意的民生答卷。

办好暖民心的实事

“等了十年,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了!”62岁的李生财颤抖着双手,反复摩挲着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眼角泛起晶莹的泪光。

和煦家园是原州区县内劳务移民安置点,办证难问题多年来始终悬而未决,群众对此需求迫切。原州区及时抓住这一民生痛点,构建起多部门深度协同的高效工作体系,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剖析问题根源,逐一打通政策堵点。最终,951户劳务移民成功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房产证。

“赶紧!准备送水了!”一辆送水车穿梭在头营镇石羊村的小道上,挨家挨户为村民送去干净的自来水,村民们纷纷携带水桶、水盆等工具,在自家院子里等待取水。

石羊村供水主管道因项目施工,影响石羊村、坪乐村、大北山村1150余户5960人的日常用水。原州区水务局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协调抢修。在抢修期间,水务局派出送水车为群众拉水送水210吨,“及时水”解了民忧,暖了民心。“多亏了你们送水,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看着一桶桶装满的水,村民们不断点头称赞。

一件件实事的落地见效,不仅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暖心桥”,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办成促发展的大事

“山杏低产低效,在原退耕还林基础上,运用高接换头技术,将山杏改良为红梅杏,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原州区林草局林业技术人员穿梭于树丛间,查树势、截树冠,对山杏林做品种改良。

据了解,原州区今年在河川乡寨洼村、彭堡镇蒋口村、寨科乡中川村实施红梅杏产业培育示范项目1500亩,对原有退耕还林地山杏进行高接换头改造、对缺行断垄地块补栽红梅杏。今年已完成高接换头12076株、补栽9986株。预计后年开始挂果,可产生经济效益达750万元以上。

“‘见犊补母’补贴从之前的每头700元涨到了现在每头补贴1000元,还有贷款扶持、产业补贴。今年我家里买了3头牛,总共补贴了9000元。”黄铎堡镇丰泽村村民罗占虎看着贴在墙上的政策明白纸,心里更踏实了,干劲更足了。

在对养殖端进行精准扶持的同时,原州区打出政策“组合拳”,支持肉牛产业延链增效。对在外省建设“六盘山牛肉”品牌营销店的,每个主体最高补贴5万元;对在原州区辖区内定点屠宰加工厂屠宰肉牛的农户每头给予500元补贴……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让肉牛产业发展的“底气更足”。(来源:原州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张雨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