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随着经典秦腔剧目《窦娥冤》最后一幕演员鞠躬谢幕,为期4天的安万秦腔须弥山专场演出在观众们的不舍与赞誉中圆满落幕。这场集文化传承与文旅体验于一体的艺术盛宴,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高水平的秦腔表演,更以文化为纽带,激活了景区农文旅消费潜力,为周边群众搭建了就业增收平台。

演出期间,须弥山景区的戏台前每日都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象。11日上午11点,距离演出开场还有一段时间,戏台前已座无虚席,不少观众早早赶来占位,有的搬着小板凳围坐前排,有的站在后排踮脚等候,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当大幕缓缓拉开,《铡美案》的演员们身着华丽服饰依次登场,专业的唱腔、精湛的演技将剧中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深情的秦腔曲调,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叫好,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正宗的秦腔大戏,真是太过瘾了!”现场观众殷效丽激动地说,自己是秦腔爱好者,以前想看专业演出得跑老远,这次景区把剧团请过来,4天的剧目场场精彩,不仅过足了戏瘾,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秦腔,还能游览须弥山景区,感受自然与文化带来的双重盛宴,而且景区周边的农产品展销也很方便,看完戏还能买点土特产,一举多得。

为保障演出顺利开展,给观众带来良好的体验,须弥山景区提前谋划、精心部署,面向黄铎堡镇临时招募了50名现场秩序维护人员和20名保洁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大多是当地村民,经过简单培训后上岗,负责引导观众入场、维护现场秩序、清理环境卫生等工作。“这段时间家里活干完了本以为闲下了,没想到须弥山唱戏临时招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既能挣钱补贴家用,还能免费看秦腔,真是太好了!”保洁员马梅说。

“秦腔作为西北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以戏为媒,将传统文化与景区资源深度绑定,不仅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更构建了消费闭环。”宁夏须弥山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介绍,演出启动以来,景区日均客流量较往年同期增长近10倍,游客停留时间从平均2小时延长至4小时,实现有效的“淡季引流”。

文化赋能之下,农文旅融合的效应持续释放。记者了解到,演出不仅带动景区内消费增长,更辐射周边乡村经济,现场农特产品与餐饮美食交易额突破30万元,周边宾馆、餐馆客流量及销售额更是增长2倍以上。这种“景区+剧团+农户”的模式,正让传统文化转化为就业岗位,让文旅资源变成致富源泉。(来源:原州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魏雅荷 马威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公安机关备案标识6404020200000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