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21073/2025-00032 | 发文时间 | 2025-03-21 |
发布机构 | 原州区林业和草原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固原市原州区林业和草原局2025年工作要点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基础的关键之年。原州区林业和草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着力打好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坚决筑牢宁夏南部生态安全屏障,按照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两个原则、立足三个生态功能区实际、抓好五项工作的“1235”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这一“核心”,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两个原则”,立足南部六盘山外围土石质山区、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北部清水河绿色发展区“三个生态功能区”实际,全力抓好国土绿化、“山林权”改革、林草资源保护、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国有林场效能建设“五项工作”。进一步夯实“植绿”基础、落实“护绿”措施、扛牢“兴绿”之责,努力在先行区建设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上争上游、树典型。
主要预期目标:全年完成营造林13万亩,其中退化林修复5万亩、中幼林抚育8.0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45万亩;修复退化湿地400亩;建设林区防火应急道路8条32公里;优化提升特色经济林0.15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2.27亿元,增长8%以上。
一、切实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推动思想观念转变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精耕细作、守正创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到林草事业的各方面和生态建设的全过程,充分认识、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和二十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真正把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林草事业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坚决贯彻落实区委、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原州”的总体要求,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尽快实现大转变,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方法的大创新,切实推动林草事业科学发展,推动先行区建设开创新局面。
二、切实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通过生态修复、抚育、精准提升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森林、湿地质量,切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一是修复退化林5万亩。原州区2024年中央财政“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退化林)保护修复项目,在北塬办、官厅镇、黄铎堡镇、彭堡镇等7个乡镇(街道)和马东山林场实施退化林修复2.29万亩;原州区2025年中央财政“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退化林修复项目,以补植油松、云杉、樟子松、丁香、香荚蒾等树种为主,在辖区内实施退化林修复2.71万亩。二是实施森林抚育8万亩。原州区2024年中央财政“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中幼林抚育项目,采取卫生伐、修枝、除草、扩穴、浇水、补植等措施,对开城、张易、头营、三营、寨科、炭山等11个乡镇及马东山、马渠等16个国有林场的重点林区实施综合抚育5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1.5万亩、未成林地抚育3.5万亩;原州区2025年中央财政“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中幼林抚育项目,采取修枝、扩穴、除草、浇水、补植等措施,在辖区内实施未成林地抚育3万亩。三是修复重要湿地400亩。原州区2024年中央财政“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湿地)保护修复项目,采取岸线维护、水系连通(清淤)、植被恢复等措施,对冬至河自治区重要湿地进行生态修复,修复面积400亩。四是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0.85万亩。原州区2024年森林质量精准抚育提升项目,采取伐木、修枝,造材、间伐等措施,在青石、东马场国有林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0.6万亩;原州区2025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采取伐木、修枝,造材、集材、抚育间伐、剩余物处理等措施,在叠叠沟、水沟国有林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0.85万亩。
三、切实推进国土综合整治,进一步夯实城乡环境底色
采取沟道生态治理、村庄生态整治、封育围栏、土壤改良、建设水土保持林等方式,共实施国土综合整治8.38万亩。一是云雾山典型森林草原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2025年寨科乡、炭山乡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修复治理5.93万亩,其中修复退化草地4.2万亩、建设水土保持林1.73万亩、配套铁丝网封育围栏190.32公里。二是清水河源头国土综合整治(叠叠沟片区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生态林建设、草原退化修复(包括补播草籽、土壤改良、有害生物防控、封育围栏)、沟道生态治理、村庄整治共计1.04万亩。三是清水河流域河谷川道区国土综合整治(黄铎堡镇和三营片区生态修复)项目。以沟道生态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林草地抚育提升、耕地提质改造、村庄生态整治5项治理内容位置,实施国土综合整治1.42万亩。
四、切实优化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依靠科技驱动,示范带动,大力推广枸杞、红梅杏和苹果等经济林新品种,鼓励发展苗木产业;按照“一乡一品”模式,积极推广“林光互补”“草光互补”模式;进一步健全区、乡(镇)、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完善林业科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注重抗旱节水灌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林业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一是原州区2025年退耕还林地红梅杏产业培育示范项目。项目建设总面积1500亩,涉及3个乡镇行政村,建设内容为:在缺行断垄地段补植红梅杏75029株;高接换优山杏34908株;抚育提升1500亩,其中平茬柠条灌木林900亩、修枝抚育乔木林600亩;修筑临时作业道路4.7公里。二是原州区2025年矮砧密植苹果高接换优提质丰产标准化示范项目。新建高接换优示范园500亩,换优品种为秦脆、华硕、嘎啦、鲁丽等早中熟优质品种,采取综合修剪,定期打药,除草、施肥等高标准管理模式。三是原州区2025年国有林场巩固提升产业发展项目。在马渠林场栽植山楂50亩、新疆小红杏100亩、文冠果500亩,铺设引水主管道8.4km,安装滴水灌溉系统650亩;在红庄林场保障性苗圃地新建200方蓄水池2座、安装节水灌溉系统100亩。
五、切实深化“山林权”改革,进一步激发林业内生动力
一是发展林下经济。积极争取自治区林下经济扶持资金300万元以上,发展林下养鸡15万只、养蜂6000箱,林下种植中药材3000亩,林产品加工4000吨。二是不断探索以林养林、以地换林新模式,吸引区内外企业投资“以林养林”项目,发展森林康养2家。三是完成首笔碳汇交易1000万元。四是按照“完成一村”“入库一村”“登记一村”模式,林地核实率达到85%以上,林权不动产登记颁证率达到95%以上。
六、切实扛牢巡林护林职责,进一步提升资源管护实效
严格落实林长制。以“智慧林长”APP为抓手,抓好三级林长常态化巡林工作,促进“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切实扛牢巡林护林职责,进一步提升资源管护能力。一是加大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力度。在青石、东马场、红庄、叠叠沟、赵千户、马东山、蝉塔山、石砚子8个林场重点林区修建路面宽3米的应急防火砂砾道路8条32.26公里,在重点林区新建管护用房20处1500平方米。二是加强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完成甘肃鼢鼠不育剂防治1万亩、蛀干害虫防治0.04万亩1.2万株、松纵坑切梢小蠹监测防控示范区0.1万亩、松梢斑螟监测防治0.1万亩,完成原州区松树蛀干害虫专项调查及松材线虫病日常监测调查。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99‰以内、无公害防治率85%以上、监测覆盖率100%,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率达到100%,苗木调运产地检疫率达到100%;草原虫害和鼠害防治灭效分别达到92%以上和95.4%以上。三是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林草资源和非法猎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保护提升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七、切实压实党建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压实党建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林草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五型”模范机关创建,积极探索“党建+”模式,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监督管理,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把纪律建设融入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抓好“四风”问题顽瘴痼疾、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加强林草项目资金监管,推进巡视、审计、环保督察、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党建带群建,推进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大力推进法治建设,做好国家安全、保密档案、信访维稳、建议提案办理等工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原州区信息中心
电子邮件:yzqxxzx@163.com
宁ICP备10000747号 网站标识码:640402000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