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行动计划
索 引 号 640421001/2017-43804 发文时间 2017-09-05
发布机构 原州区政府办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原州区“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原州区“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原州区“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固原市原州区林业局

(2015年6月)

前  言

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规划是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水平,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一个区域乃至中华民族的兴衰。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生态环境恶劣。根据区内不同自然状况和立地类型分六盘山外围土石质山区,东部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三个区域类型。在“十二五”期间,原州区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立区,产业富区”的发展战略,相继制定出台了加快原州区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政策,完成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相继实施了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六盘山外围和干旱黄土丘陵区为工程重点实施区,其大量土地转化为林业生态建设用地,并进行了以人工造林为主的林草植被恢复。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造林和补植补造153.4万亩,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全区林地总面积达177.8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未的11.4%提高到现在的14.02%。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林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原州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现代林业的关键时期,是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全面提升林业经济结构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结合原州区委和政府关于进行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意见,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重点明确了规划期内生态建设的林业发展思路、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

第一章  原州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

原州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西部,位于六盘山北麓,在东经105°28′—106°30′,北纬35°34′—36°38′之间。西北与海原县、西吉县相邻,东南和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及甘肃省的环县相接,辖1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53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739.01km2。

(二)地质构造

区内地跨中朝准地台和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在新生代第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六盘山褶皱拔地而起,形成境内地体框架。地跨地台和地槽两个构造单元,经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结束了本区地槽历史。特别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新的构造强烈。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境内有多种矿藏,可分为燃料矿、金属矿、建材矿和化工原料矿四大类15种,多数尚未加以开发利用,但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现,将会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三)地形地貌

原州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西部,地势南高北低,西南为六盘山山地,东北为黄土丘陵,中部为清水河河谷冲积平原。早在古生代以前,本地是一个浅海湖泊。后经加里东期运动,纵贯南北的古陆梁褶皱断裂隆起,形成早期地貌轮廓。自中生代以来,经过多次隆起、沉陷、剥蚀和沉积,尤其是新生代第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六盘山褶皱隆起成山,奠定了现代地貌基础。第四纪以来,在其上覆盖了不同时期的黄土物质,经过长期自然侵蚀,形成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

六盘山地分布于境内西南部,占原州区总面积的33.2%。由大关山、小关山组成。两山平行排列,呈南北向。山基由砂岩、页岩、砾岩及石灰岩构成。山体两侧有第三纪红土分布,山麓和山前丘陵有黄土堆积。

黄土丘陵广布原州区东北,占全区总面积的46.3%。除个别地方有基岩出露外,其余均系第四纪松散的黄土覆盖。因流水侵蚀,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地形支离破碎。

清水河河谷冲积平原位于县境中北部,占全区总面积的20.5%。为一断陷谷地,镶嵌于六盘山与古陆梁之间。全长35公里,宽15—20公里。以古生代结晶灰岩为基底,其上沉积巨厚的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物质。地貌由黄土台原、山前洪积扇和冲积平原组成。

境内主要山峰有:六盘山、香炉山、马东山、禅塔山、须弥山、黄峁山、东岳山、程儿山、云雾山、炭山等。

(四)气候条件

原州区位于暖温带半干旱区。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亢,又受亚欧大陆及青藏高原气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

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27h,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35kcal/cm²,年生理辐射量为76kcal/cm²。在时间分布上,春夏两季多,秋冬两季少,5—6月份达到最高值,11月份出现最低位;在地理分布上,北多南少,就正常年份而言,在降雨较丰富的同等条件下,北部的作物产量高于南部。区内年均气温为6.8℃,年积温2263℃、干燥度1.63、无霜期103—148d,多年平均降雨量471.2mm,其中6—9月份降雨量326.5mm,占总降雨量的69.3%。

(五)土壤类型

在土壤的水平分布上处于黑垆土地带内,并且是黑垆土向灰钙土过渡的边缘地区。垂直分布上从上至下由山地草甸土和山地灰褐土组成。23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以下为山地灰褐土。由于受地形、水文等的影响,还表现出地域性分布的特征,在清水河河谷平原低湿地段为草甸黑垆土,平坦阶地为淡黑垆土,冲积扇缘部分为淡黑黄土,上部和丘陵则为湘黄土;广大的丘陵地区由于强烈的水土流失,为黄壤土占据。川、台、塬及盆淌地主要分布为黑垆土。

(六)水文状况

原州区地表水分三系:清水河系、泾河系、渭河系。其中,清水河系包括清水河、冬至河、中河;泾河系包括颉河、茹河;渭河系包括张易河。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清水河谷平原及南部山区,东北丘陵地下水贫乏,埋藏深。水质南部好,北部差。

区内径流深变化幅度较大,在16—50mm之间,平均28.6mm,清水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0.5823亿m3,扣除矿化度大于2.0g/L及氟严重超标的地表水、泥砂0.087亿m3后,可利用量为0.495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4244亿m3。

(七)植被类型

植被在水平带上属于温带草原带,具有由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特点。六盘山主脉一带为森林草原和落叶阔叶林,向北逐渐变化为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和干旱草原。由于长期破坏,森林严重退化,草原成为区内植被主体,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区,且退化严重。区内森林主要是人工林,占全区森林总面积的70%。主要树草种为山杨、桦树、辽东栎、落叶松、油松、山杏、柠条、扁核木、沙棘、山桃、荀子、虎榛子、芦草、中尾蒿、铁杆蒿、苔草、针茅、早熟禾等。

(八)野生动物

境内有脊椎动物25目62科213种,昆虫17目123科90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猞猁、林麝、雀鹰、白尾鹞、大鵟、草原雕、燕隼、红脚隼、红隼、红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

六盘山外围区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共有陆栖脊椎动物207种,2个亚种,隶属于24目60科,其中属宁夏新纪录36种,占总数的17.39%;两栖类5种,隶属于1目3科;爬行类4种,隶属于2目4科;鸟类158种,隶属于15目36科;哺乳类39种,隶属于6目17科。

二、社会经济概况

原州区是固原市委和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固原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739.01平方公里,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153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1013个自然村,至2013年底,全区总人口46.49万人,其中回族22.59万人,占总人口的48.6%,农业人口31.62万人,占总人口的68.01%。农村劳动力16.84万人,占总人口的36.2%。

近年来,原州区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立足区情,科学决策,提出了“生态立区、科教兴区、产业富区、改善民生、和谐发展”的工作方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推进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调结构、促转型、夯基础、惠民生为重点,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提升一产、突破二产、繁荣三产,经全区各级组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倾情帮扶,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据初步测算,2013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99亿元,同比增长1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3亿元,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78亿元,增长3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8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629元,同比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5464元,增长14.0%。

三、土地利用状况

(一)土地资源

原州区“十二五”末土地总面积410.85万亩,其中耕地146.9万亩(其中水浇地19.77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9亩),林地面积177.83万亩,牧草地面积38万亩;建设用地31.37万亩(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87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25万亩,水利设施用地3.25万亩);其他土地16.75万亩。在农业用地中,耕地在6゜以上的坡耕地为90.7万亩(25゜以上坡耕地21.6万亩,16—25゜坡耕地33.6万亩,6—15゜坡耕地43.4万亩),耕地荒漠化面积2.4万亩。

(二)森林资源

至2014年底,原州区林地总面积177.83万亩,其中有林地10.76万亩,灌木林地47.19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1.82万亩,宜林地65.85万亩,其他林地2.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4.02%,活立木蓄积量为17.39万立方米。

第二章  “十二五”林业建设回顾

一、“十二五”林业建设成就

“十二五”期间,原州区委和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历史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结合起来,把生态林业建设摆在了突出地位,提出了“生态立区”的战略目标,先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项目等重点林业工程,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改善和优化了生态环境,初步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的较为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以经济林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森林资源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营造林及补植补造153.4万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50万亩的102%。其中人工造林53.85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补植补造77.55万亩。在人工造林中,完成生态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33万亩,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生态示范造林5.1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造林7.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造林6万亩,特色产业及经济林1.95万亩。高质量、高标准建成了古雁岭城市森林公园、须弥山景区绿化、东岳山万亩绿化工程、生态移民安置区绿化工程等重点项目和亮点工程。通过5年的林业建设,原州区林地面积由157.8万亩增加到177.83万亩;森林面积由47.18万亩增加到57.1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9.56万立方米增加到17.3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1.4%提高到14.02%;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显现

以枸杞为主的经济林发展迅速,至2015年枸杞种植面积达2.5万亩,红梅杏、早酥梨等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1.2万亩,林果产品年产量由750万公斤提高到1160万公斤,年产值达1.4亿元以上;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作物已开始在生态移民迁出区示范种植,种植达0.1万亩以上,且长势良好;种苗培育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全区育苗面积达2万多亩,每年在圃苗木达1000万株以上。林业产业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和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得力,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来,原州区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使全区森林资源得到较好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有序进行,127.8万亩林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自2015年,原州区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达48.29万亩。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显著提高,防火基础设施和重点火险区建设得到加强;依法治林工作逐步加强,林业案件查处率达到95%;森林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5年累计防治鼢鼠面积81万亩,防治落叶松叶蜂6万亩,防治率均达到100%,全区森林病虫害监测覆盖率达到88%,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四)国有林场组织机构健全,生态修复成果得到巩固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称民迁出区生态修复与建设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3〕109号)精神,结合我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现状,在遵循建设原则、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经营成效的前提下,在生态移民迁出区新成立5个国有林场,将移民迁出区62.37万亩土地收归为国有林地,18.07万亩集体林地就近划归国有林场管理,使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由原来的36.08万亩增加到116.52万亩。

(五)林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森林防御能力显著增强

在贫困国营林场改造项目的带动下,原州区十六个国有林场场部办公、引水等生产生活设施全部改建或翻新,极大地改善了林场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森林管护、病虫害防治及森林防火能力。

二、“十二五”林业建设经验

(一)坚持统筹规划,把林业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

紧紧围绕原州区党委和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谋划林业、发展林业,增强全局意识、宏观意识,把林业发展与推进城市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推动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二)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以重点工程带动区域性林业建设的发展

原州区按照六盘山外围土石质山区、东部干旱黄土丘陵区、清水河流域川塬区的不同区域特点,科学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治理模式。即六盘山外围土石质山区,以涵养水源为目标,先后实施了六盘山外围地区针阔混交水涵养林;在东部干旱黄土丘陵区,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实施了灌木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以营造农田防护林、发展林业产业为目的,实施了农田防护林、枸杞产业和特色生态经济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在林业工程实施中,探索和总结了一系列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一是在生产技术上,改变传统的一季造林为春、夏、秋三季造林,特别是加大夏、秋雨季造林的比重;改一次造林为造林与补植并进;改常规整地造林为高标准漏斗式集水坑、水平沟、鱼鳞坑整地抗旱造林;改边造林边整地为前一年夏秋整地。二是在树种结构调整上,改单一的树种为多树种和抗虫性、抗旱性强的树种混交。三是在经营管理上,改一般造林为工程造林。

(三)坚持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造林

五年来,我们在重点抓荒山造林主战场的同时,把部门行业的造林绿化作为第二主战场,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深层次发展。“十二五”期间,原州区先后开辟了蝉塔山景区绿化、东岳山绿化等义务植树基地,原州区所有部门和行业基本每年都参与了义务植树,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超过2万人次,义务植树60万株。

(四)坚持建设成果保护,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模式

为保证林业建设成果保护成效,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水平,原州区推行了森林资源管护目标责任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州区林地管护实施意见》、《禁牧封育实施意见》等管护制度,探索出具有原州区特色的森林资源管护办法,建立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责任管护模式。一是建立了国有林地专职护林员管护责任制。二是实行集体林地国有林场代管制。对靠近国有林区、生态移民迁出区及距离村庄较远的集体林地,实行国有林场代管,设立管护站。三是实行集体林地双层管护责任制。实现林地资源所有权和管护经营权的结合,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把管护责任委托到户。四是在人口密集区建立集中管护责任制。五是建立了家庭生态林承包管护模式。根据林权权属,以森林管护责任制为前提,由有能力的组织或个人承包造林,承包管护,发展林下经济,林业部门给予一定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做为帮扶发展启动资金,并签订委托管护与经营协议,最终实现谁管护谁受益。

(五)坚持产业带动,提高广大农民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在林业重点工程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原州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了以枸杞、红梅杏、早酥梨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为中心的枸杞产业带,以西大路和东部黄土丘陵河谷台塬区为中心的小杂果产业带。创新机制、实行优惠政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引进企业,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的三营镇甘沟集中连片建成节水灌溉有机枸杞园区5000亩。林业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效益显著。

三、“十二五”林业建设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十二五”期间,原州区林业建设快速稳步推进,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减轻了水旱灾害,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水源涵养效益进一步提高,林地地下水位明显提升,水质明显好转;农田得到有效庇护,干热风、沙尘暴、霜冻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五年的林业建设,全区林地总面积达177.83万亩,其中:有林地10.76万亩,灌木林地47.19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1.82万亩,宜林地65.85万亩,其他林地2.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4.02%,活立木蓄积量为17.39万立方米;枸杞产业进一步壮大,至2015年枸杞种植面积达2.5万亩,红梅杏、早酥梨等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1.2万亩,林果产品年产量由750万公斤提高到1160万公斤,年产值达1.4亿元以上,为实现山川秀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十二五”期间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原州区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原州区气候干旱,冻害危害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二是造林补助资金偏低,导致“重造轻管”,管护难度大。特别是缺乏新造林地抚育、管护资金,影响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三是原州区是林木病虫鼠兔害重灾区,特别是鼢鼠和灰兔为害严重,使许多区域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尴尬局面。

四是随着林地面积的逐年增加,我区森林资源管护难度加大。主要是管护经费少,林区道路、交通工具、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健全,森林管护防御能力差。

五是原州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林业科技发展水平不高,部分成熟适用技术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人员少等原因不能得到广泛推广,从而造成林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转化率不高。

第三章“十三五”林业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机遇

(一)国家、自治区的政策支持机遇

党的十八大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的战略高度,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同时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党的执政纲领写入党章”。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林业的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林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国家启动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退化防护林改造工程,自治区林业厅启动实施的六盘山地区百万亩以油松为主的水源涵养林项目、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项目、优势特色产业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为原州区“十三五”林业生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林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具有巨大潜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原州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更加突出,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我区林地面积较大,占区域土地面积的43%。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挖掘林地潜力,不断提高林地单位产出率。要充分利用我区优越的资源优势,通过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我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造林绿化、森林抚育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解决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

(三)“十二五”期间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为今后林业发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十二五”期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在原州区顺利实施,我区高标准建成了蝉塔山景区绿化、古雁岭城市森林公园、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和亮点工程。全区林业基层干部在实践中受到极大的锻炼,造就了一批战斗力过硬的林业建设队伍,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为搞好“十三五”林业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约因素

(一)自然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依然是今后林业建设的最大挑战,干旱、冻害等气候条件将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

(二)科技手段相对落后。在抗旱造林方面没有新的突破,防治林木有害生物危害,特别是鼠兔危害面临很大困难,林业建设成果面临着森林有害生物的严重威胁。

(三)森林资源管护任重道远。在工程区全面禁牧仍有一定难度,森林资源保护特别是新造林地管护任务仍十分繁重。

(四)林业生产力还不发达,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林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固原市和原州区生态建设部署要求,以固原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强化科技支撑,坚持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推行依法治林,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原州做出新贡献。

二、发展思路

“十三五”林业发展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原州区三大区域,依托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等工程,坚持“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两大基地,做强三项产业,抓好四个重点,实施五项工程”的“12345”工作思路,即: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宜居家园”这个目标,建设百万亩油松水源涵养人工林和油用牡丹木本油料“两大基地”,做强枸杞、种苗和以红梅杏为主的小杂果“三项产业”,抓好国有林场改革、公益林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四个重点”,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黄土高原林业生态综合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退化防护林提升改造、中幼林抚育“五项工程”,进一步夯实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基础,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步伐,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新原州。

三、规划原则

(一)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区实施的原则,优先治理生态脆弱和对全区社会经济影响大的地区,做到集中连片、突出重点、规模治理。

(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路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科技兴林,培育健康森林的原则,做到造林质量提高与造林转化率提高并举,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四)坚持依法治林,造管并重的原则,巩固林业建设的成果。

(五)坚持市场引领,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水平,促进民生林业发展。

(六)坚持创新驱动,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加快林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

(七)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加快推进全社会办林业的步伐。

(八)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的原则。

四、奋斗目标

(一)“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

“十三五”期间原州区要努力建设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结构稳定的生态林业体系和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主要目标:     —— 在森林资源增长上: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及退化林分改造1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5.16万亩,退化防护林改造22万亩,中幼林抚育20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6万亩,培育优势特色产业7万亩(枸杞2万亩,红梅杏1万亩,木本油料植物3万亩,林下经济1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加快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加强义务植树及四旁植树,到2020年,使原州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15.6%增加到20.6%,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全区城乡绿化水平普遍提高。

——在生态体系建设上:立足原州区实际,根据不同的区域布局,营建不同类型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其中:在六盘山及外围构建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水源涵养林体系;在东部黄土丘陵区构建以乔灌混交型为主的水土保持林体系和以生态兼用树种为主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构建以阔叶树为主农田防护林体系。

——在林业产业发展上:通过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快培育优势特色林产品基地,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尽快提高林业总产值,通过林业产业化工程的实施,推进枸杞、红梅杏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和质量提升。充分利用原州区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加快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培育壮大林木种苗产业,为造林工程奠定坚实基础。到2020年全区新增特色经济林产业7万亩,其中种植枸杞2万亩,种植以红梅杏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万亩,发展以油用牡丹、文冠果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3万亩,发展林下经济1万亩;实现优势特色林产业总产值3.8亿元。

——在森林资源管护上: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创新森林资源管护体制机制,着力抓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有序开展。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资源管护面积127.8万亩,在实施好现有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48.29万亩的基础上,将我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造林地及重点区域林地纳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补偿范畴,至2020年使原州区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实施林木有害生物防治50万亩,全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率达95%以上,成灾率控制在12‰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8%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违法违规毁林案件查处率达到98%以上。力争使我区森林资源做到越管越多,越管越好。    ——在林业科技推广上:到“十三五”期末,优质壮苗使用率达90%以上。林业适用技术及抗旱造林技术在适宜地区的推广率达到70%以上,林业技术标准执行率达到85%以上,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提高到85%以上和70%以上。力争使林业科技得到全面推广,林业建设技术含量大幅度提升。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民的生态意识,调动全民参与林业建设,鼓励兴办家庭林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业。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的美丽新原州做出贡献。

(二)2025年远景目标

到2025年使原州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群众自觉保护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5%以上,群众依靠林业致富技能和水平普遍提高,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健康发展,生态良好、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第五章  建设总体布局及建设重点

一、总体布局

原州区“十三五”期间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是依据对本区生态系统客观认识和深入研究基础上做出生态区划,按其综合特征划分为六盘山及外围土石质山区、东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清水河河谷沟道川塬区三个生态区。

(一)六盘山及外围土石质山区

该区域位于原州区西南部,涉及开城、张易、中河3个乡镇的所有区域,彭堡镇和黄铎堡镇的部分区域,青石、贺家湾、水沟、东马场、红庄、叠叠沟、西海子、赵千户、马东山、蝉塔山10个国有林场,土地总面积147.3万亩,海拔为1800—2900m,年平均气温6℃左右,年降水量在650mm左右,属半阴湿土石质山区。该区域林业建设的重点是构建水源涵养林。

(二)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

该区域位于原州区东北部,包括河川、官厅、寨科、炭山4个乡镇,头营、彭堡、中河、三营、黄铎堡部分区域,石砚子、马渠、古树、沈家河、东岳山5个林场,土地总面积220.3万亩,海拔为1650—2100m,年平均气温6.5℃左右,年降水量在450mm左右,为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该区域林业建设的重点是构建水土保持林和优势特色产业。

(三)清水河流域河谷沟道川塬区

该区域位于原州区北部,涉及彭堡、头营、三营、黄铎堡4个乡镇的部分区域,塌山林场。土地总面积49.1万亩,海拔为1450—1700m,年平均气温7.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350mm左右,干旱少雨,是农业生产核心区。该区域林业建设的重点是构建农田防护林,培育以枸杞为主的特色经济林。

二、建设重点

(一)六盘山及外围水源涵养林建设

规划人工营造水涵林15.35万亩,其中六盘山地区百万亩以油松为主的水源涵养人工林基地建设造林5万亩,退耕还林5.15万亩,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造林2.2万亩,天保工程人工造林3万亩;实施封山育林3.5万亩;实施退化防护林改造13.92万亩;实施中幼林抚育11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5万亩。

(二)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水保林及特色经济林建设

规划营造水保林14.81万亩,其中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造林8.5万亩,退耕还林0.61万亩,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造林4.2万亩,沈家河水库外缘区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造林1.5万亩,种植以红梅杏为主的特色经果林1万亩,发展以油用牡丹、文冠果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3万亩;实施封山育林1.5万亩;实施退化防护林改造6.91万亩;实施中幼林抚育4.5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1万亩。

(三)清水河流域河谷川塬区防护林及特色经济林建设

规划种植枸杞2万亩;营造防护林5万亩。

(四)林下经济种植

在地势平缓、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区,套种以黄芪、柴胡、板蓝根、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药材1万亩,其中张易镇0.2万亩,开城镇0.3万亩,河川乡0.3万亩,古树林场0.1万亩,沈家河林场0.1万亩。

(五)种苗基地建设

壮大苗木产业,在红庄林场建设原州区抗旱造林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基地0.05万亩,收集保存抗旱造林树种20余种;实施林木新品种引进及野生花灌木驯化0.2万亩,主要引进抗逆性强,适生范围广的林木良种及六盘山野生花灌木;新建其他造林育苗基地1万亩,主培育以云杉、油松、樟子松、新疆杨、樟河柳、刺槐、国槐等绿化大苗和落叶松、沙棘、山桃、柠条、山杏等生态造林小苗为主。

(六)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原州区将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突出“高原绿岛、丝路重镇”主题,注重点、线、面的结合,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景点。继续实施须弥山景区绿化提升工程,申报叠叠沟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重点规划建设叠叠沟森林公园、沈家河水库湿地公园、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大力提升三营、黄铎堡等民族特小镇和毛家台子生态文化村绿化水平,扩大公共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档次。同时以叠叠沟为核心,辐射禅塔山、西海子和水沟等林区,建设森林休闲旅游景区、景园和景点,并在旅游景区周边和主干道路沿线高标准绿化村庄20个,从而形成多点状、多线路的森林休闲旅游格局。

(七)绿色通道建设

在加强现有道路绿化带抚育管护的基础上,仿效东环路绿化模式,规划建设固胡公路宽幅景观绿化带;实施完成固原—寨科—炭山—三营公路绿化工程;对西南新区—叠叠沟—张易、二十里铺—水沟林场、309国道赵千户林场段等重点连接生态旅游景区的路段进行绿化,使之形成“东海子—二十里铺—水沟林场—西海子—安西王府—叠叠沟—赵千户—马东山—禅塔山—须弥山”生态旅游通道。“十三五”期间绿化旅游通道120公里,绿化重点公路、乡村道路580公里。

(八)森林资源保护

实施森林资源管护面积127.8万亩,实施公益林补偿面积48.29万亩,实施林木有害生物防治50万亩,砂(硬)化已修建的林区道路300公里,购置防火器具210套,配置防火车辆27辆。加强护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禁牧封育工作力度,提高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采滥挖、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调运森林植物及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九)国有林场改革

按照自治区批复的《固原市原州区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以科学界定国有林场性质、明确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林场财政投入和项目建设机制、完善林场内部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国有林场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机制、加快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八项改革为重点,争取“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原州区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十)科技推广

加大优良品种和抗旱造林、容器苗造林等适用技术,系统集成、组装配套应用集流整地、树盘覆膜、塑筒套杆、护顶涂白、生根粉保水剂蘸根等先进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抗旱造林标准化示范基地5万亩。对我区500名在职林业职工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加大技术人员新技术学习辅导培训力度,组织林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系统学习,派遣技术骨干人员离岗深造、异地观摩考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同时,开展以枸杞栽培、温棚果树及花卉培育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技术培训5万人次。

第六章  “十三五”期间林业重点建设项目

“十三五”期间,原州区在六盘山外围及黄土丘陵“U型”区域内,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重点实施好六盘山地区百万亩以油松为主的水源涵养人工林基地建设项目、退化防护林改造项目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积极争取其他项目投资,以项目带动发展,实现林业建设新突破。规划建设16个林业重点项目,总投资9.79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4.4亿元,地方配套资金5.39亿元。

一、六盘山地区百万亩以油松为主的水源涵养人工林基地建设项目:在六盘山及外围区的张易、开城、中河3个乡镇及青石、贺家湾、东马场、红庄、西海子、叠叠沟、蝉塔山、赵千户、马东山9个林场营造以油松为主的水源涵养人工林5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补助资金。

二、退化防护林改造项目:对原州区郁闭度小于0.4的退化乔木防护林和覆盖度小于40%的退化灌木防护林进行改造,共实施退化防护林改造22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856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44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160万元。

三、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原州区境内生态移民迁出区、清水河两岸及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5.76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864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补助资金。

四、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对原州区境内的峁头、红沟、共和、双沟、东沟、海淌、杨忠堡7个小流域进行林业综合治理,共人工营造乔木林8.5万亩。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补助资金2500万元。

五、原州区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在原州区境内实施森林资源管护127.8万亩,将国有林场327名职工“社会五险”纳入天保工程统筹范围。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实施森林抚育20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780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补助资金。

六、原州区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实施原有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面积48.29万亩,新增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面积13.18万亩,使原州区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面积达61.47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461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补助资金。

七、原州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项目:在原州区各乡镇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造林6.4亩。项目建设总投资685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92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930万元。

八、沈家河水库外缘区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工程:在沈家河湿地外缘区实施荒山造林1.5万亩,建设景观亭4处,休闲步道5km,修林业作业道15km,建苗木灌溉用水取水点4处。对固胡路两侧实施造林绿化,绿化总长度16公里,其中景观绿化6.5公里,道路绿化9.5公里,建设休闲健康步道5.98公里,景观节点6处。项目建设总投资85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4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8050万元。

九、清水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在清水河流域的川塬区营造逐田防护林5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5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500万元。

十、原州区特色经果林培育项目:加大林业产业培育力度,建设林业产业基地6万亩。在原州区河谷川道发展枸杞2万亩,在彭堡、头营水资源比较丰富的村,依托农户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以红梅杏为主的小杂果1万亩,试验示范种植设施温棚红梅杏,发展庭院经济。建设以油用牡丹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3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3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000万元。

十一、林下经济种植项目:在地势平缓、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区,套种以黄芪、柴胡、板蓝根、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药材1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00万元。

十二、林木良种培育:在红庄林场建设原州区抗旱造林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基地0.05万亩,收集保存抗旱造林树种20余种;实施林木新品种引进及野生花灌木驯化0.2万亩,主要引进抗逆性强,适生范围广的林木良种及六盘山野生花灌木;新建其他造林育苗基地1万亩,主培育以云杉、油松、樟子松、新疆杨、樟河柳、刺槐、国槐等绿化大苗和落叶松、沙棘、山桃、柠条、山杏等生态造林小苗为主。项目建设总投资648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685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4800万元。

十三、原州区境内旅游观光通道绿化项目:一是自东环路经固胡路、沈家河湿地公园,沿清水河畔至三营民族特色小城镇旅游观光通道两侧各实施50米宽幅景观绿化带,绿化里程50公里。二是沿“东海子—二十里铺—水沟林场—西海子—安西王府—叠叠沟—赵千户—马东山—禅塔山—须弥山”生态旅游通道两侧各实施50米宽幅景观绿化带,绿化里程70公里。旅游通道绿化仿效市区东环路绿化模式,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搭配、点缀开花植物,进行园林式绿化,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景点。项目建设总投资2400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2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880万元。

十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项目:实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6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1600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补助资金。

十五、林木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实施林木有害生物防治50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25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补助资金。

十六、原州区国有林区道路及防火设施建设项目:硬化国有林区道路50公里,砂化林区道路250公里,修建护林点30处,防火瞭望塔10处,配置防火车辆27辆,配置防火器械210套。项目建设总投资307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补助资金。

第七章  规划期限及进度安排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6-2020年

二、进度安排

(一)公益林建设

“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人工造林35.16万亩,其中:

2016年9.3万亩;

2017年7.5万亩;

2018年7.0万亩;

2019年6.36万亩;

2020年5.0万亩。

规划实施封山育林5万亩,其中:

2016年1万亩;

2017年1万亩;

2018年1万亩;

2019年1万亩;

2020年1万亩。

规划实施退化防护林改造22万亩,其中:

2016年5万亩;

2017年5万亩;

2018年4.5万亩;

2019年4万亩;

2020年3.5万亩。

规划实施中幼林抚育20万亩,其中:

2016年4万亩;

2017年4万亩;

2018年4万亩;

2019年4万亩;

2020年4万亩。

规划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任务16万亩,其中:

2016年3.5万亩;

2017年3.5万亩;

2018年3万亩;

2019年3万亩;

2020年3万亩。

(二)特色产业培育

“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增枸杞种植面积2万亩,种植以红梅杏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万亩,发展以油用牡丹、文冠果为主的木本3万亩,发展林下经济种植1万亩。

(三)种苗基地建设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种苗基地1.25万亩,其中:实施抗旱造林树种种质资源培育0.05万亩,建设年度为2016年;规划实施林木新品种引进及野生花灌木驯化0.2万亩,其中: 2017年0.05万亩,2018年0.05万亩,2019年0.05万亩,2020年0.05万亩;规划培育其他造林苗木1万亩,其中:2016年0.2万亩,2017年0.2万亩,2018年0.2万亩,2019年0.2万亩,2020年0.2万亩。

(四)森林资源管护

“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森林资源管护面积127.8万亩,实施原有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面积48.29万亩,实施林木有害生物防治50万亩,硬化国有林区道路50公里,砂化林区道路250公里,修建护林点30处,防火瞭望塔10处,配置防火车辆27辆,配置防火器械210套。

第七章  林业重点项目投资概算

一、投资概算

“十三五”期间,林业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98190万元,其中:

(一)公益林建设投资47550万元

1、人工造林投资34890万元,其中: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造林投资:2500万元

六盘山地区百万亩以油松为主的水源涵养人工林基地建设投资:1500.00万元

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投资:8640.00万元

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造林投资:6850.00万元

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人工造林投资900万元

沈家河水库外缘区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工程投资8500万元

清水河流域防护林工程投资6000万元

2、封山育林投资500.00万元

3、退化防护林改造投资8560.00万元

4、中幼林抚育投资2000.00万元

5、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项目投资1600.00万元

(二)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投资8000.00万元

1、枸杞种植投资2000.00万元

2、特色经济林建设投资1000.00万元

3、木本油料产业建设投资3000.00万元

4、林下经济种植投资2000.00万元

(三)种苗基地建设投资2485.00万元

1、抗旱造林树种种质资源培育项目投资485.00万元

2、林木新品种引进及野生花灌木驯化投资1000.00万元

3、造林苗木培育投资1000.00万元

(四)生态休闲健康绿道建设投资24000万元

(五)森林资源保护投资11605万元

1、森林资源管护投资3675.00万元

2、公益林补偿投资4610.00万元

3、林木有害生物防治 投资250.00万元

4、林区道路建设投资2250.00万元

5、防火器具投资210.00万元

6、防火车辆投资324.00万元

7、护林点建设投资150.00万元

8、瞭望塔建设投资100.00万元

(六)林业科技推广投资550.00万元

1、抗旱造林应用投资50.00万元

2、林业技术人员及农民培训投资500.00万元

二、资金来源

“十三五”期间,林业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9819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44045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54145万元。

三、年度投资计划

2016年需投资26997万元;

2017年年需投资19552万元;

2018年需投资18698万元;

2019年需投资17674万元;

2020年需投资15269万元。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度

项目建设中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在项目实施中,各级建设单位要制订出具体建设方案,实行项目监理、法人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建设任务以及检查验收标准,做到目标任务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检查奖罚到位,坚持责任追究制,狠抓落实,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组织督促检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二、依法进行管理

根据《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及自治区有关规定和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订有关加强项目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以强化项目管理。

三、加强科技支撑

“十三五”期间林业生态项目的建设将聘请有关专家担任技术顾问,负责建设技术方案、规程的制定和审核。积极引进新技术,对支撑项目组织招、投标。建设过程实行科研、生产、管理相结合,科研单位负责技术指导,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生产单位负责搞好建设。

四、加强资金管理

要保障项目资金的有效、合理、安全使用,并充分发挥其效益,为此,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基础上,地方也将想方设法建立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配套投资机制。对项目建设经费将列入专项管理,确保做到专款专用,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经费进行检查、审计,保证项目资金安全使用。

五、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及意义。要动员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广大群众都来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前做好准备。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原州区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954-2040366 电子邮件:yzqxxzx@163.com

宁ICP备10000747号    网站标识码:640402000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