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主要指标企稳回升。
2021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固原市和原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担负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时代使命,统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大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1-3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44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9亿元,同比增长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15亿元,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0.49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同比增长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1亿元,同比增长1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297亿元,同比增长5.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8.90亿元,同比增长5.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6489.2元,同比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680.5元,同比增长11.9%。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2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9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亿元,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210元、13630元,同比增长7%、8.5%。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日渐突出。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预计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14:18:6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持续做大做精冷凉蔬菜产业,建成4个万亩、10个千亩冷凉蔬菜基地,巩固提升28个设施蔬菜园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2.4万亩,蔬菜总产量82.2万吨。持续做优做强草畜、生态鸡等特色产业,引进建设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推动肉牛产业向中高端、全产业链发展,新培育官厅、河川2个万头肉牛养殖示范乡镇和中河乡小沟村等10个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肉牛饲养量达到29万头。以兴百业高品蛋鸡产业园为中心,培育做大生态鸡产业,饲养量达到260万羽。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明财酱醋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宁夏昶沣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开发3条旅游路线,培育旅游景区1个,累计接待游客22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1635万元,“丝路重镇·魅力原州”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商贸物流、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竞相发展,电商零售额增长30%以上。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网格化管理机制,设立13个网格长,一级网格员26个,二级网格员114个,三级网格员2286个,将乡村60858户213910常住人口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围绕移民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培育新风、治理有效、致富增收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在移民比较集中的4个乡镇培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带动10598人参与合作社经营,转移就业移民劳动力14854人。扎实推进移民村的基础设施、农村改厕、就业帮扶车间等建设工作,完成污水主管道埋设14060米,农村天然气主管道、支管道铺设148公里,入户管道2028户。建设就业帮扶车间10个、“出户入园(场)”3个。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扶持力度,加快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2万人,政府有组织转移就业2585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2923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4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69人,困难群体就业4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3%。累计招聘青年就业见习生62人,购买城乡公益性岗位899个,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退伍军人等就业。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210元、13630元。
(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以“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年”为载体,狠抓84个重点项目建设,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9亿元。采取“年清单、季推进、旬监测”的方式,建立“六个一”责任包抓机制,形成“盯人、盯事、盯项目”的全程服务机制,确保了原州区乡镇气化建设项目、融侨(丰霖)肉牛生态产业园、雪川农业全产业链、历史遗留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十一、十二幼儿园、二十小、二十一小、二十二小、二十三小学、湾掌至三营公路、官厅至原州区公路、彭堡重点镇等一批涉及特色优势和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现代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保障等重要领域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紧盯国家重点投资领域以及我区产业发展的实际,精心谋划招引增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引进雪川农业全产业链等21个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36亿元。
(五)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美丽原州再添绿意。
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依托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等工程,完成营造林17.8万亩,绿化乡村道路260公里,草原生态修复4万亩,实施草原毒害草治理5000亩,新增特色经济林34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09%。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垃圾转运模式,实行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点倾倒、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累计拆除土坯房3.6万间,破旧土院落6898户,残垣断壁(土围墙)68.4万米,大力开展公共区域、房前屋后、农户庭院清洁整治行动,清理“三堆”5.4万余处。在移民村、重点村、国省县主干道重要节点用旧砖瓦、旧木材等开展“两小园”建设,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30个。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全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到90%,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监管,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2%,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要求,清水河国控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幸福感不断提高。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一系列惠民惠教工程,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入学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86.4%、98.8%、94.4%、97.2%。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优化学校建设布局,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十九小、五幼、中河小学综合楼投入使用。加快实施二十小、二十一小、二十二小、二十三小、十一幼、十二幼、三营团结幼儿园等新建项目,确保明年按期建成使用。积极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将11家乡镇卫生院、3家社区服务中心纳入区医院统一管理,构建起了区域医共体,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引导群众首诊基层,分级诊疗制度逐步推开;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强化相关政策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项目全部落实到位,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率达到70%。“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稳步开展。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图书馆和文化馆,在固原电视台开播《原州新闻》栏目,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等群众文化活动110场次,广泛开展“全民阅读”“诗歌原州”系列活动,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申报自治区第六批非遗项目6个、市级文化大院6家。
总体来看,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中向好,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工业依“重”现象突出,节能降耗任务艰巨;项目投资后劲不足,缺少大项目支撑;新型现代服务业比重低,发展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及主要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时代使命,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用力落实好“九大重点产业”“十大工程项目”“四大提升行动”“四权改革”,围绕“红色固原、绿色发展”定位,坚持产业强区、生态立区、依法治区,全面贯彻落实原州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6%以上,第二产业同比增长8%以上,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节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完成自治区、固原市下达任务。
主要经济指标的提出,综合考虑原州区发展机遇优势,也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国内来看,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兰银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后疫情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为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从自治区来看,先行区建设、“九大重点产业”“四大提升行动”“四权改革”政策红利多、投资力度大、涉及领域广,为原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从原州区来看,经济总量占全市接近一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最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一批重大产业、民生项目建设投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综上所述,主要经济指标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实现。
(一)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先发展现代农业。以冷凉蔬菜、草畜、马铃薯、生态鸡及特色种养为依托,加快调整产业机构,实施1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马铃薯及蔬菜基地节水灌溉配套改造、杨郎设施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构建完善农业“4+X”产业体系,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围绕“两镇两带”冷凉蔬菜基地、融侨肉牛养殖产业园、雪川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兴百业高品蛋鸡产业园建设,培育规模化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生态友好型工业。采取落实优惠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建立包抓机制、优化培育服务等措施,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绿色和休闲食品加工、屠宰加工、分拣包装等农产品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深化拓展闽宁协作和定点帮扶领域,引进纺织服装加工企业,积极培育劳动密集型企业,构建原料供应、生产加工、设计创意、品牌打造、展销交易一体化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链;引进福建飞毛腿集团生产线和上下游企业,带动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挖掘区域内风能、太阳能等绿色可再生资源,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游”“康养度假游”为重点发展“避暑经济”“夜间经济”。实施文化小镇、红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善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高质量创办民俗文化旅游节、石窟艺术节,加大文旅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带动旅游业加快发展。挖掘“打卡原州”消费热点,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利用电商平台积极推销本土特色产品,建设大型超市线下产品销售专柜,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零售电商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商务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电商示范乡镇、示范村。
(二)坚持项目引领,确保投资稳定增长。
抢抓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等机遇,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紧密结合国家、自治区、固原市产业政策及“十四五”规划编制中资金投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新型产业培育等政策,争取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污水处理尾水资源化利用工程、联户巷道建设、老旧小区改造、马铃薯及蔬菜基地节水灌溉配套改造工程、生态宜居美丽村庄建设、十三幼儿园、五中扩建和无集中供热区域煤改电试点示范等100个以上对全区中长期发展有较大影响、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加大中央资金争取,加强地方财政配套、加力各方资金统筹,做好重点项目资金保障。要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向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产业领域上来,通过不断提高政府的规范性和公信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提升民间资本投资意愿,切实提高民间投资信心。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落地建设一批增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促进产业优化和产业集聚。继续实行“六个一”项目包抓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做好项目环评、土地、资金等前期工作,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力争3月开工建设。
(三)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拧紧“155”包抓责任链条,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科学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开展动态监测,针对“三类人群”,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机制,因人因户精准配套帮扶措施,全面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健康、金融、社会保障等政策,做到“有进有出、不少一户、不落一人”。持续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围绕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三件事情,扎实开展产业就业帮扶、配套基础设施等9个方面专项提升,实施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改造提升项目,创建彭堡惠德、三营金轮等5个移民示范村,推动头营圆德、和煦家园等5个移民村(点)稳定提升。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协作,深化闽宁协作,用好中央定点帮扶资金,拓宽帮扶协作领域,推动产业、劳务、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全面提升协作效能,建设闽宁示范村5个。
(四)坚持对外开发,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深入挖掘和激发市场供给与需求潜力,不断扩大消费规模,拉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区位优势,畅通冷凉蔬菜、优质肉牛等特色产品流通渠道,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一批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和外销窗口,依托宁夏六盘山特产馆,打通原州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市场通道。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用好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来原投资,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30亿元。促进消费升级,开展消费惠民计划,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扩大乡村消费。实施新兴消费扩容提质工程,推动吃住行娱购游,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努力打造宁南区域消费中心。
(五)坚持生态优先,建设山川秀丽新原州。
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优化良好生态格局。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落实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路草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17.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5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6%,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4.6%,村庄绿化率达到32.3%,水土保持率达到70%,绿色循环、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局面基本形成。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护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基本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强刚性指标约束,不断夯实绿色能源基础。严格按照能耗双控工作任务,深入开展节能监察和审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工作要求,在全区积极发展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在炭山、寨科、河川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动员鼓励企业对炭山、寨科、头营、三营等存量风场老旧机组实施改造,建设储能设施。积极引进氢能综合利用企业,推动氢能在公共交通、物流运输领域的利用。
(六)坚持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推进“四权改革”。严格按照“四水四定”要求,做好用水量优化分配、用水权精准核定、合理确定水价、构建市场化交易机制、建立监测监管体系等工作。做好用地规划监管、推进土地确权、盘活土地资源、构建城乡统一用地市场、创新市场供地机制、提高用地效益、提升土地权交易监管水平等工作。做好初始排污权精准核定、确定排污权基价、构建排污权交易机制、创新排污权抵押融资、完善排污监管体系、协同开展碳排放交易等工作。做好确权登记、放活经营权、建立市场交易体系、建立市场化植绿增绿新机制、健全林业服务管理体系等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做好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民生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点规范升级,提升办事能力。持续优化集成服务和低频事项综合窗口,推进“一窗受理”综合服务窗口建设,实行“无差别受理”。“一窗”“一网”可办率、“不见面”办理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三医联动”、综合医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与京津冀、奥港粤、长三角等地区合作,深化“1+4”专项行动。聚焦产业扶贫、劳务协作等重点领域,加强协作平台和载体建设,深入开展人才交流、文化交流、市场流通、资源共享。
(七)坚持民生为本,提升民生保障质量和水平。
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聚焦基础教育发展短板弱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样、职业教育实用有效。不断优化学校布局,全面消除“大班额”。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持续提升“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水平,打响教育原州品牌。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推进医共体和医疗集团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高标准建成区域医疗中心,把区人民医院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为一体的三级乙等医院。加强老年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提升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康复疗养服务水平。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擦亮“中国诗歌之乡”名片,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化遗产挖掘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和红色文化保护展示等工作。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加快项目建设带动就业等方面,全面提升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名词解释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四尘”:扬尘、煤尘、汽尘、烟尘。
“五水”: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
“六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便、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
“九大重点产业”:现代枸杞产业、葡萄酒产业、奶产业、肉牛和滩羊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十大工程项目”: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工程、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项目、“三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银川至太原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工程、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银昆高速宁夏段工程、宁夏至华中特高压直流输电及配套新能源工程、青铜峡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银川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
“四大提升行动”: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全民健康提升行动。
“四权改革”:用水权改革、土地权改革、排污权改革、山林权改革。
“六个一”项目包抓机制:一个项目、一个包抓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责任人、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
优化营商环境“1+4”专项行动:以“高质高效招商引资年”为抓手,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和紧盯目标企业引项目、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开工项目抓进度。
附件1
原州区2021年1-3季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全年预计 | ||||
经济指标 | 1-3季度完成情况 | 全年预计 | ||
绝对值(亿元) | 增速(%) | 绝对值(亿元) | 增速(%) | |
地区生产总值 | 115.44 | 8.2 | 157.2 | 7 |
第一产业 | 13.79 | 1.9 | 22.0 | 3 |
第二产业 | 21.15 | 12 | 28.3 | 10 |
第三产业 | 80.49 | 8.6 | 106.9 | 7 |
固定资产投资 | 48.1 | 11.4 | 61.9 | 1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52.5 | 8.7 | 73.9 | 8 |
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 | 1.297 | 5.18 | 1.73 | 3 |
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 | 38.90 | 5.75 | 48.64 | 1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6489.2 | 13 | 34210 | 7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8680.5 | 11.9 | 13630 | 8.5 |
附件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原州区信息中心
电子邮件:yzqxxzx@163.com
宁ICP备10000747号 网站标识码:640402000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