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目录 > 民生实事

走出国门的香菇

时间:2019-08-27
来源:固原日报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村里已经签订了50万棒香菇菌棒的出口订单,上黄村的香菇要卖到新西兰和韩国去了。”8月22日,原州区河川乡上黄村村主任黄玉孝说。上黄村将香菇菌棒培育到合适的时候,菌棒漂洋过海之后,落地就能出菇采摘,正处在最佳食用期。

上黄村平均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湿度适中,适宜香菇生长,培育出的香菇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获得了外国公司的认可。近两年,上黄村抓住优势,持续发展香菇产业,于2018年12月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拥有三栋养菌棚,一间占地2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一天可以生产1万棒菌棒,每个菌棒售出以后可以收益1.5元。
“香菇产业发展很快,土地不够用,只好暂时借用闲置的空地。”黄玉孝说。走进这里,空气里弥漫着发酵产生的特殊酸味,操场已经被改造成养菌棚,堆放着正在出花的菌棒。临时搭建起的无菌点种室里,本地培养的技术人员正在仔细操作。上黄村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了香菇菌棒生产加工培育的完整流程,发展产业的同时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民干满一天至少有100元。61岁的王月青说,她在工地上负责把菌棒码成垛,一天能有130元收入。
村民黄占刚说:“养香菇劳动量小,风险低,只要按时注水,注意控制养菌棚的温度和湿度,80天就能成熟,去年下半年我靠养香菇赚了2万多元。”75岁的黄占刚身体硬朗,精神十足,不需要子女操心。
 经过国家补贴,村民只需花1元就能拿到一根菌棒。去年下半年,全村培育了2.7万棒香菇菌棒,每棒出菇近3斤,每斤香菇价值6元,产生经济效益41万元。“今年有30户村民在合作社入股托养香菇,他们大部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缺乏劳动力。村集体经济就是要惠及全村,一个不落。”黄玉孝说。
周长兴原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香菇培育技术,在上黄村扶贫2年了。“凌晨3点左右香菇开伞,要尽快采摘,否则香菇伞面裂开,营养流失,每斤要损失4元。养菌棚要和家禽隔离开,及时消毒,防止杂菌感染……”这是周长兴时常提醒村民的话。
上黄村严格遵守卫生标准,把控产品质量,达到了出口标准,把香菇卖到了海外,也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固原日报记者:马瑞、马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